远洋迎新季 | “萌新”职场日记:向海图强,解锁成长新航线

  人才建设     |      2025-09-02

初秋风渐起,又至迎新季。江苏远洋迎来了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他们以昂扬的奋斗之姿为江苏远洋大家庭注入强劲的青春活力。从“新生报到”的懵懂好奇,到逐步迈向“学霸养成”的自信从容,这群职场“萌新”正经历着人生重要阶段的华丽转身与身份蜕变。本期微信公众号推出“远洋迎新季”专题报道,分享TA们的心声与感悟,也邀请到入职满一年的“学姐”们分享成长与收获。


听听新生说


310ddede46bd8c2611229c7b83d0ce23.jpg


吴寒冰 办公室


不知不觉已经加入远洋大家庭2个月了。回想初入职时,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些许的忐忑。但公司完善的新人培训和“导师制”让我迅速驱散不安,清晰了解到工作职责与企业文化,顺利完成角色过渡,逐步形成对行业与业务的整体理解。在成长过程中,我获益良多,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逐渐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与团队的协同中学会高效沟通与合作。与此同时,公司营造的和谐氛围也让我印象深刻,无论日常工作还是非正式交流,同事们都愿意主动分享经验、相互帮助,这种融洽的氛围让我很快建立了归属感,也让我在工作中更具信心与动力。这些宝贵的经历,都让我真切感受到公司对员工成长的重视。从系统的岗前培训到实践中的历练,再到鼓励团队协作,公司为我们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ac4b61d1b8efc790b3e5e47b823a2a22.jpg


雷颜嘉 企业发展部


初入职场,我深切感受到公司温暖友爱的氛围。作为新人,我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小白问题” ,小到打印机的操作,大到具体业务的开展,同事们总是热心相助、耐心指导。遇到他们也不熟悉的问题,即便工作繁忙,也会停下帮我联系更专业的人解答,这份真诚让我倍感温馨。在工作安排上,部门领导并未急于让我处理具体事务,而是先给足时间让我系统学习公司制度、业务流程等内容,待我有所了解后,再逐步引导我承接工作。这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适应工作节奏,也让我深刻感受到公司对新人成长的重视和关怀。


最近,我负责一项跨部门工作材料的收集任务,需要我主动与各部门同事对接沟通,从明确清单、核对要求,到跟进进度、协调细节,每个环节都能锻炼我的沟通能力和加深我对业务的了解。通过这项工作,我摸清了各部门业务范畴,与不少同事成为工作伙伴,也熟悉了公司组织架构和业务链条。未来,我将持续学习、提升能力,尽快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为团队贡献更多力量。


25cf5a8f608bcddc94de5b8790bace15.jpg


乔宇轩 科技工程部


今年七月,我以科技工程部管理员的身份开启职业新旅程,融入团队,共同成长。从船岸一体化验收、集运一体化整改到会议纪要整理,每一项任务都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深入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内在逻辑的大门。这些实践是公司为我们搭建的成长平台,系统锻炼我的统筹能力、执行效率与协作水平。


在与合作方沟通本年度运维考核协议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从战略层面理解条款背后的管理意图;参与编写省交通厅重点关注的内河智能航运试点材料,让我认识到自己参与的工作关乎公司在行业智能化进程中的定位与贡献。这些经历促使我的角色发生转变,从被动执行,逐步走向主动思考和项目推动。


从日常事务到信息化项目,再到创新课题,公司在每个阶段都给予充分的实践机会与资源支持。通过持续参与实战,我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专业能力,夯实职业基础。作为新一代员工,我定会苦练本领、勇挑重担,为企业未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听听学姐说


24c5aa544ad17154d3a204ad2d6bf4f8.jpg


李一凡 纪律监督室


时光荏苒,转眼加入远洋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已近一年。初来时面对新行业新领域,既怀揣着热忱与期待,也伴有些许忐忑,幸运的是,我身处一个团结奋进、互助友爱的环境。组织的悉心培养、领导的谆谆教诲、同事们的无私帮助让我受益匪浅。从最初对理论学习的浅尝、对业务操作的生疏,到如今能够逐步适应岗位要求、独立完成工作,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大家庭的支持与鼓励,耐心解答我的每一个疑问,包容我的不足,并在实践中给予我锻炼成长的机会。在这里,我体会到工作的严肃庄重,它关乎信仰的传承与初心的坚守;也感受到组织凝聚的力量,是无声的扶持,是并肩冲锋的心安与信任。未来,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踏实的态度,不断夯实理论根基、提升业务本领,努力为远洋大家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7e47c41fbea49a4ff93a2a3997e8727d.jpg


徐梦婕 散货公司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加入公司已经满一年了。如果把职场比作一所大学,那么这一年就是我作为“新生”逐渐适应节奏、不断成长的第一学年。从刚入职时略带忐忑,到如今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各类合同审核,这种一步步稳扎稳打、逐渐找到节奏的感觉,让我觉得特别踏实。


印象特别深的是第一次独立处理船舶租赁合同的情景。那时候我几乎逐字逐句推敲条款,反复查资料、核对规范,生怕有一丝疏漏。好在公司的“师带徒”模式非常贴心,前辈总是随时耐心解答我的各种疑问,不仅帮我避开了不少弯路,也让我更快地融入了团队。


公司提供的知识平台就像一座随时可以查阅的“专业图书馆”,会定期邀请外部专家开展讲座,持续为我们补充能量、拓展视野。这些都让我切身感受到,公司是真正注重每一位员工的成长,愿意投入资源帮助我们在实战中积累经验、不断进阶。


最后,想对刚刚加入的“学弟学妹”说:别担心犯错,公司有着非常扎实的培养机制,会始终支持你们的成长。多提问、多参与,你会发现,自己比预期中进步得更快。加油!


b69874b82d5a88fcc1230a41572eebc1.jpg


管悦 太海公司


初入江苏远洋太海公司,提单、租约虽在课堂见过,实务中却感到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首次审核船舶租赁协议,查“滞期费”“速遣费”就花了半小时,以免漏掉细节。经过一年的锻炼,已能快速识别合同“陷阱条款”,并针对不同条款提示风险,从“航运小白”成了大家口中的“小法务通”。


第一次独立“护航”:成就感拉满


首次处理跨境运输纠纷,客户货物因不符目的港环保标准无法清关。我翻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国际公约和案例,多方沟通后提出退运方案,最终获客户接受。那一刻真正体会到,法务不仅是规避风险,更是护航商业的“隐形灯塔”。


跨部门合作:当法务遇上“航海老手”


有一次业务同事急问:“客户提错箱已离港,怎么办?”我立即查看合同责任条款,结合惯例建议出具保函。业务前辈听后笑说:“你们法务不光会说不,还能帮我们找路啊!”——法律不是绊脚石,是让商业走得更稳的压舱石。


一年感悟:法律是商业的“航海图”


这一年,我从机械审合同,成长为能结合实务解题的法务。最大的收获不是背了多少法条,而是学会了用法律“航海图”帮公司避暗礁、行稳致远。成长,就是从“晕船”到“掌舵”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