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5日下午,由江苏省港口集团承办,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和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港航分会协办的智慧港航发展论坛在宁召开。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梅正荣,江苏省港口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关永健,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港航分会副会长沈卫新出席论坛并致辞,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朱建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陈胜武,江苏省港口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谭瑞兵出席论坛。江苏远洋党委书记、董事长晁阳,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海燕参加会议。

领 导 致 辞

梅正荣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交通运输工作系列指示要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全省全局性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最迫切”任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加以推进,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前列;“十三五”时期,我省港航事业在奋进中提升,在改革中发展,取得显著发展成绩。
梅正荣强调,“十四五”时期,全省港航系统要进一步提高站位,主动融入,勇于创新,强化担当,坚定不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本建成“江苏特色、国内标杆、一流标准”的现代化港航强省为目标,着力构建以基础设施一体化、运营管理集中化、技术支撑平台化、业务应用协同化和公众服务人性化为特征的智慧港航,以信息化引领港航现代化,推动实现基础设施高标准、运输服务高效率、绿色智慧高水平、样板示范高品质、行业治理高效能,为全省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贡献港航新的更大力量。

关永健在致辞中表示,江苏省港口集团坚持将创新发展和数字化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和“第一动力”,不仅努力实现 “含金量”的发展,也在全力开拓“含新量”和“含绿量”的发展。围绕江苏省“十四五”智慧交通发展规划,江苏省港口集团将加速提升港航数字化发展水平,以智慧赋能一流设施,着力提升沿江港口码头信息化、自动化和无人化水平,形成更具成本优势、效率优势和性能优势的物流运输方式;以智慧赋能一流服务,面向客户构建一站式APP服务体系,加快形成终端货主和物流参与方交互渠道更加便捷、更加透明的数字化服务网络;以智慧赋能一流技术,构建以“一朵云”“一张网”为核心的智慧云端,打造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科技创新示范,形成更加协同高效、更加互联互通的科技创新体系;以智慧赋能一流管理,统一生产调度指挥,不断提升港航货数字化水平,优化管理层级,建成管控风险系统,形成运转更高效、管理更科学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

沈卫新表示,近年来,江苏省港航系统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借助国家“新基建”东风,大力推进江苏智慧港航建设,各港航单位把“智慧港航”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建立完善信息化平台,拓展了互联网、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大提升,同时也更好守住了水上防线,防控新冠疫情。《江苏省“十四五”智慧交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省智慧交通整体发展水平要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江苏港航系统要切实担负起新使命、新任务,港航分会也将进一步履行好服务职能。
揭 牌 仪 式

签 约 仪 式

论坛上,江苏省港口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港口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协议,江苏省港口集团集装箱公司与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签署太仓港集装箱智慧港口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江苏远洋与中电投上海融和电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签署电池动力内河集装箱运输舶船推广应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京港机重工公司与南京理工大学签署港口装备智能制造项目规划合作协议。

电池动力内河集装箱运输舶船推广应用项目,是江苏远洋联合中电投旗下上海融和电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充分借助双方优势,互惠互利、共同合作,联合打造的重点项目,目前为省内首次推出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运输船。投入苏州园区—太仓港航线运营后,将实现内河航运过程二氧化碳“零排放”。该项目积极策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对推动航运绿色能源创新发展有重要意义。
未来,江苏远洋与中电投上海融和电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还将在苏南、苏北运河航线开展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合作,投入更多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以及分布式换电场站,积极培育绿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行业未来竞争新优势,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力量。
未来,江苏远洋与中电投上海融和电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还将在苏南、苏北运河航线开展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合作,投入更多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以及分布式换电场站,积极培育绿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行业未来竞争新优势,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力量。

主 题 报 告
论坛上,来自交通运输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设设计集团、南京港机重工公司、江苏省港口集团集装箱公司的专家学者分别做主题报告。专家们立足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探讨如何借助新基建推动智慧港航建设,交流我国港口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和瓶颈,分析智慧码头发展趋势,促进港航融合发展,更好发挥港航经济“先行官”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